圣言(郭守敬)

圣言,又称《周易本义》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六十四卦书之一,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郭守敬是圣言的主要注解者之一,他对圣言的精辟阐释让后人受益匪浅。

圣言的来历与基础概念

《周易》作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。据史书记载,周公制定《周易》的时候,特地设相卜奠祖之则,借助卜筮之术解疑释惑,从而凝聚出“道法自然,阴阳易变”的卦象学说,奠定了《周易》千年流传之基础概念。而圣言则是依据《周易》及其卦象学说,进一步而详细地描述其内涵、意义,并加入了汉文化中开创的“伦理道德”概念等元素,形成其现今带有儒家思想底蕴的内涵。

圣言在历史中的发展与影响

自唐代起,圣言成为当时研究易经的重要参考书之一。随着历史的推移,圣言中的思想深入影响了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,并在明清之际扩散至韩、越等周边国家。由此可见,圣言不仅仅是我国古代卦学的重要展现形式,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郭守敬对圣言的注释和阐释

郭守敬(1239年-1319年),字庶几,号东篱,汉族,山东临清人,元代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。与其他有名的道学家一样,郭守敬十分重视卦学,在《周易本义》之外,他还注解了《周易正义》和《大易参同契》两个卦学的正典。

郭守敬注解圣言,执着地追求“圣言是空灵虚妄云泥之别”的内涵,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见解。例如,在阐释圣言中的“不知不顾”一句时,他指出:“知与顾者,皆非始意根本之句,直以説明易中寓象之精要”。这种深刻的理解方法,促进了圣言卦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。

尽管郭守敬已逝,他留下的圣言注释依然被后人广泛借鉴与阅读,并影响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。

总之,无论从历史、文化还是思想角度来看,圣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它对于我们理解并传承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。而郭守敬标新立异的解读方式,则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圣言,走向文化世界的更高处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