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折戟沉沙铁未销,自将磨洗认前朝。”诗中的“折戟沉沙”指的是什么?那是入伏的象征。那么,入伏是什么时候呢?
一、什么是入伏
入伏,又叫小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入伏时,太阳从黄经90度进入黄经105度。在中国,入伏的时间一般在7月初到中旬,也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。
二、入伏的特点
入伏是夏季的重要节点之一,天气开始比较炎热,气温上升明显,降雨减少,大风天气增多。另外,由于高温天气,人们容易出现中暑、腹泻等症状,需要注意饮食和健康问题。
三、入伏的习俗
入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民间还有一些习俗与入伏有关。比如说,在入伏前后,人们会贴“入伏贴”,以求消除疾病和灾祸。此外,还有“吃凉粉”的习俗,以此来调节体温。
总之,入伏虽然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,但对中国人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。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入伏这个节点,妥善护理好身体,享受一个健康、祥和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