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年一剑”是中国远征军抗战时期的名将韩绍功的代表作品,他以一人之力击退了数百名日军。他在抗战中不仅立下赫赫战功,更是成为了全军官兵的楷模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英雄。
背景介绍
韩绍功,河南省南乐县人,出生于1901年。1924年考入韶山军官学校,后调入黄埔军校练兵。抗战爆发后,韩绍功调往南京,任第74军营长。此后,他参加了如震旦镇防御战、张家口保卫战等战役,以勇气和果敢赢得了将士们的钦佩。1940年,他率部驻守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武安县东北三十五公里的冤江岭一带,为巩固地区防御而加紧修筑壕堑,密布铁丝网,联络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,形成三道防线,成为日军南进的难关。而这也成为了他创造“十年一剑”传奇的背景。
“十年一剑”的成名之战
1943年夏天,在冤江岭盘踞日本第16军熊田纪和野木信義的攻势下,韩绍功所率部队陷入了沉重的危机中。此时,武安县城下正在进行着一场浴血抵抗。为了掩护主力撤离,韩绍功带着14名军官和34名士兵,迎向了来势汹汹的日军。在一连数场的激战中,韩绍功没有一次退缩,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英勇和坚毅,最终杀伤了近百名不同部队的日军,迫使敌人放弃了进攻,为主力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这一战斗被誉为“十年一剑”的成名之战。
战后生活
抗战胜利后,韩绍功由于伤病和年龄原因,选择了退出军队,转业到北京石油开发总公司担任技术顾问。在此期间,他带领技术队伍探索发现了许多油田,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同时,他也积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,为贫困地区的孤儿和残疾人进行捐赠和援助。1992年,韩绍功逝世,享年91岁。他被誉为“抗战英雄、科学道德楷模”,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追授为少将军衔。
总之,“十年一剑”不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,更是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奋勇拼搏、浴血奋战的缩影。它激励着我们勇于战斗、不怕困难,在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美好的明天。